父亲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把我给安排到全峇株当年最有名的正修一校华小就读。 这间华小很大,可容纳一千多名学生,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非常有规模的小学了。能够进入正修一校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名额总是有限,那些挤不进一校的学生只好转报二校, 我幸运的进入了一校,更幸运的是我被安排在第一班。我是马来西亚3M制度的第一批学生,也就是在我那一届开始,我们放弃了繁体字改用简体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3M制度的关系,我们没有因为成绩而升级分班, 所以我读了六年的第一班,六年来同样的级任老师也让我们乏味了整整的六年。
我想起了正修是因为有一位麻坡的燕霞小姐问我,一生中吃过了无数的美食,有没有什么食物是最难忘的。 我顿时间难以回答,的确有很多令我突然感到感动难忘的味道,但是偶然回首再吃第二次,感觉却没有了之前的激动。也许就好像我一位同学卓思杉跟我说过的,是不是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贵的。。。
但是细细慢慢的回想,还是有一些味道是一辈子永远不法忘怀的。正修小学的食堂老板的经济面是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味道。每次下课的时候,我们总是一窝蜂的往食堂冲去,老板已经把炒面分成两种分量来卖,你要小的,还是大的,大的就直接把两碟小的合起来,那就是大份的啦!
老板用黑酱油炒面,没有任何的配料,甜甜的酱油,把炒面炒得又香又甜的。老板香浓的咖喱汁淋在面上,配上参巴辣椒,两毛钱的经济炒面对于单纯的小学生来说,可谓人间美味啊!我们喜欢把面条放在嘴里,然后大口的用力吸,一口气把滑溜溜的面条吸进嘴里,小学白色的制服在不经意中总是沾了一点点的炒面的酱汁, 那是我们吃过炒面的一种印记。
正修的食堂把我们训练得爱吃经济面。我们正修人可以说是无面不欢。经济面在我们的心目中地位崇高。 每次在吃经济面的时候,心里总会听到记忆深处的上课钟声响起,我的那盘面吃起来变得更加的美味。
峇株巴辖也是一个到处都有美食的城市,但是在峇株叱咤风云的头号美食却是许多外地人抓破了头皮都无法理解的经济面。 当年几毛钱的经济面如今不再如此经济。
生活在峇株这个弹丸小城市里,在你还没有睡醒的时候或者在您已经睡着了之后,经济面在峇株是任何时段都能够吃到的食物。 经济面在峇株几乎泛盖了整个峇株,只要你想要吃,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找得到。
峇株著名的经济面有很多,其中以阿肥辣辣面为首,要几辣有多辣。阿肥的咖喱特别的浓稠,每一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必须摸黑的准备咖喱汁,何家的辣椒酱也是辣辣麺的特点之一,辣椒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但是只要和麺条混合在一起,那一种无法言喻的麻辣几乎就是峇株人每一天早上要寻找的那一种刺激了。新鲜的椰浆调配的咖喱,配上辣椒,鱼饼,豆支,要真的说特别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峇株人对于辣辣面的坚持与执着,我想是一辈子也解释不了的味觉关系。
说到峇株的阿肥辣辣面那么就要提一提峇株一家很特别的咖啡店,他的名字叫百溢,他的特别不是因为咖啡有多浓面包有多香。他只是一家在峇株拥有多年历史的海南咖啡店,在咖啡店里面你总会看到在每一张桌子上都放置了很多的筷子和叉匙,可是店里除了卖咖啡面包以外并没有售卖其他的食物。而这些餐具是特地为了客人从外面带进来的打包食物而准备的,然而你会发觉,大部分的打包食物不乏都是峇株著名的阿肥辣辣麺。也许您不知道,早期阿肥的面档就是开在百溢茶室的门口,阿肥的麺很受欢迎,食客们习惯在打包了之后直接在咖啡店里食用,一杯海南咖啡配上阿肥的辣,是一种只有峇株爱吃的独特味道。小编的记忆里有着一段故事,亲身经历并非道听途说,只记得那一年应该是毕业后不久的时期,每一次吉隆坡放假回家,总爱约了同学一起在百溢茶室喝一杯咖啡也顺便打包一包辣辣面。就在其中一个假日里,我在享受着麺与咖啡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只见咖啡店外的经济麺摊子一片混乱,咖喱锅倒下,咖喱汁撒了满地,整个情景狼狈的很。 原来一个打包客由于等了太久,也因为何氏儿子一句比较不礼貌的回应而搞得打包客突然间的歇斯底里,一把手一推就把咖喱汁给弄翻了。 我记得在这之后阿肥休息了一个星期然后就把档口给搬走了。那一年是2000年,阿肥的辣辣麺从此在新的营业地点摆档,在峇株老地方美食坊对面的水沟旁也不知不觉的卖到了今天。 我的同学跟我说过,阿肥几乎都是每天早上7点开档,7点钟的时候,在那里就已经站满了等待打包的食客,可是阿肥总是不慌不忙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开档,他总是必须确保所有的设定完整之后才开始为食客打包,所以有人为了把等待的时间缩短甚至亲自为阿肥开档,他们已经熟悉了阿肥的习惯,遮阳伞放哪里,咖喱锅放哪里,麺,粿条还有米粉的位置,一点都不能够错误。峇株人吃麺的习惯何止只是味道的执着,就连打包了之后仍然回到亞务巴卡路的百溢茶室享用早餐的习惯也是丝毫没有改变。百溢茶室依然客似云来高朋满座。这一种精神要佩服但也是一种奇迹。
何氏一家人在峇株从父亲到现在已经三代了。这辣辣面的香火不但被保留了下来还在峇株发扬光大,从早期最早在华侨银行对面那个档口,到现在已经几乎偏佈了整个峇株吧辖,出名的还有姑姑麺,在阿都拉曼花园的最屌阿肥等,根据非正式统计至少在峇株有近二十摊阿肥麺在售卖。
以前有人把经济面叫三角面如今已经没有太多人知道三角面的意思了。但然当年的三毛钱和现在的几块钱也不能够相提并论,对于许多人来说,我们已经不在乎它是否经济,但是经济二字依然是它的专业名词。经济面站不改名,坐不改姓。 来一包大加大配上一些配料,豆支豆干荷包蛋, 一大包卖4块钱,老子还是经济面。所以峇株的辣辣经济麺总是动不动就惹来争议,有人说麺食之无味没有什么特别,有人说这样一包简简单单的麺卖得太贵了。但是他们总是不了解,因为我们从不去追溯这些经济面卖了几代,外地人吃了一口再一口,依然难以释怀,到底它是如何的好吃。但是也许要了解经济面应该以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 峇株人吃经济面吃了几代才是我们所在意的。
峇株的经济面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真正另我们骄傲的是峇株人的吃面精神与执着。是峇株人创造了峇株的经济王国。每一包麺捧在手里在还没有打开来吃的时候,所有一切在峇株生活的回忆就已经满满的涌现在脑海里,同学说我们吃的是味道,是习惯,也是记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